艺苑百家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正文

散文:遥望故乡的霜降

更新时间:2015-10-22 10:59:20点击次数:1371次字号:T|T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霜降时节,深秋逼近,柔肠百结,温情依旧。
   
    霜降,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由秋到冬过渡的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有天气渐冷、露水凝结成白霜的含义。霜降期间,大江南北正是红叶漫漫、浓淡相宜、秋韵如诗的美好时节。而在我的故乡,宛东平原上,却是忙碌与喜悦并存,忧虑和希望同在的时刻。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刨薯正当时。”霜降时节,红薯长到了一年当中最甜的时候,此时的温度比较适宜,收获的红薯也耐储存。霜降前三、四天的时候,乡亲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抢抓农时,确保在霜降之前让“红薯娃儿们”全部归仓。儿时,红薯基本靠手工刨取,刨红薯也需要一定的功夫,除了刨得深,还得准,弄不好就要伤到红薯,它的储存期将会大打折扣。每到此时,在村北一望无际的原野里,只见胡须发白的老人们,挥舞着镰刀,略显麻利地把红薯的茎叶从根部清除干净,茎叶晒干之后可作为牛羊过冬的食物。身强力壮的男子们,手中握着带有三根齿的铁耙,往往一耙下去,刨出一大串红薯,大红薯有一二斤,小的二三两,祖孙都有。年轻的媳妇儿们,排成一排,跟在后面,把红薯表皮的泥土抠除掉,再晾晒几个小时,减少红薯的水分,增加口感,一筐又一筐光溜溜的红薯运回家,放入窖里,条件合适的话,能储存到第二年开春。媳妇儿们有说有笑,丝毫不耽搁工期,俨然成了深秋时节乡间最美的风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收获的喜悦充溢心头,半年的辛苦劳作终于有了回报。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在记忆的深处,霜降到来前,父亲除了陪同爷爷一起到田间把小麦一垄一垄播种完毕,还有个堪称浩繁的工程,那就是在院子的空地上搭建一个柴草垛。父亲先用铁锹和木板平整土地,接着铺上塑料单子,最下面垫上棉花茎,依次摆上芝麻杆、绿豆杆、黄豆杆,顶部再用长长的玉米杆支起来,远远望去,像是一座房子。这个尖状的柴草垛最大的好处就是大风刮不倒,雨雪淋不透,保证全家人冬天烧火、取暖不用发愁。柴草垛完工的时候,母亲总要把自己喂养的大公鸡宰杀一只,来感谢父亲的功劳,顺便给我们兄弟几个改善一下伙食。

 

    每到霜降时节,劳作大半天的乡邻都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上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那时,人们只知道柿子甜美且能充饥裹腹,谁都没有在意它装扮了故乡缤纷绚烂的深秋。攀在树上,柿树摇动,红叶漫舞天空;跳下树来,脚便踏在一层厚厚的红地毯上。片片叶子,如花,似梦,通体透红,光泽耀人,与红红的柿子交相辉映,好一幅深秋的田园风景图!

    晨起晚归,秋收冬藏,时光流转,岁月轮回。正是这乡间劳作的场景,不知给了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多少淳朴、美好的情愫。我的父辈以及祖上,他们虽然忙碌,但却有充实的幸福。

 

    作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异乡的城市里,总会莫名地怀想故乡,挂念着故乡的人和物,想得情真意切,想得辗转反侧。一别故乡万千载,无论曾经多么的远离,岁月与尘封都无法抹去我对故乡的印记,那一幅朴实无华的深秋劳作图已在我心中定格珍藏,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在风雨历炼之后,在逐渐洗去铅华之后,我察觉到它很纯朴、很美丽,而我早已离开了它,并从此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故乡”。

 

    到今天,时间一点一滴地厚重,于是乎对故乡霜降的怀念也就一日一日地深刻起来。我站在城市的边缘,翘首把故乡遥望。   (作者:张雨义)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