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察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民生观察 > 正文

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0-06-18 18:04:22点击次数:90858次字号:T|T

砥柱石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南三门峡境内。【砥柱】亦作“砥砫”山名。又称厎柱山、三门山。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当黄河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柱上摩崖石刻众多,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砥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传承千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明何景明《渡河》诗:“洪源下积石,砥柱屹嵯峨。”清金农《东冈望砥柱山》诗:“砥柱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括地志》,底柱山,俗云三门山,在陕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中,循河至三门,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三门之广,约二十丈。其东百五十步即砥柱,崇约三丈,周数丈,以三门为砥柱者误也砥柱【陜即禹贡云三门禹凿通河曰鬼门;:神门;:曰人门】【擘山以通河流】凿砥柱【大禹凿砥柱为三门】《禹贡》作底,《史记 夏本纪》作砥。

      《禹贡》孔《传》文。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汉书 沟洫志》,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会贞按:四语,孔《传》文。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全云:赵冬曦云,砥柱山之六峰,皆生河之中流,夏后所凿,其最北有两柱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都穆云,守敬按:《左传 僖二年》,入自颠軨,伐鄍三门。郦氏既以颠軨在大阳,而于砥柱之三门,不引《左传》,下乃引鼋衔左骖事,是其好奇处。都穆之说,本唐王翰《游三门记》。山在虢城东北,大阳城东也。虢城,大阳城并详上。守敬按:《禹贡山水泽地》篇,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东河中。《隋志》,陕县有砥柱,河北县有砥柱山,分河南、河北之县言,与此注同。在今陕州东北四十里,平陆县东南五十里。《 神记》称:齐景公渡于江沈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惊惕。朱无惊字,《笺》曰:脱惊字。守敬按:《御览》四十二作惊惕,《御览》九百三十二作惕惧。古冶子于是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乃鼋也。

砥柱铭
水之为力无物不从津门之险壮夫砥之为雄洪涛西来万夫前攻而战而薄我当其冲狂澜势倒安流而东屹嵩华之隆崇也吾侪小人弱植浅中衰俗外诱羣邪内讧苟内省而不疚有碇心而直吾躬也,

三门砥柱
中流一表立千古独崔巍水激澜里船危灔滪堆隋书伤覆溺唐史记崩

砥柱
鬼斧神工砥柱开黄流滚滚自天来三门浪卷千堆雪五户滩硃万壑雷漕转多虞舟楫败疏排防使匠夫哀唐虞平治功归禹庙下丰碑满緑苔

砥柱鸣澜
一柱亭亭似削成岩深云冷古苔青洄波浮沬双轮转钜浪漂山万鼓鸣鬼凿尚留神禹迹龙图髙拱帝虞灵如今圣代当承瑞直待何年始见清

砥柱山拓片部分

图文:牛占亚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