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察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民生观察 > 正文

浅谈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更新时间:2014-05-16 13:00:38点击次数:2548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实行手机定位监管,是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监管方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对预防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重新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但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以北川为例,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北川县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监管基本情况
    2013年7月8日,经政府招投标,北川县司法行政机关与中国电信公司绵阳分公司、成都耀邦科技公司合作,开始在全县推行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管理工作。截止2014年3月12日,共配备定位手机85部,在册社区矫正人员有143人,配备率为59.9%。
     经过近一年的使用,发现定位手机对社区矫正人员自觉接受监管、积极服从改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避免了人工监管存在的费时、费力问题,降低了刑罚执行成本。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只需将相关资料录入《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并开通Gps定位手机,坐在办公桌前,轻点鼠标就能掌握社区矫正人员行踪。当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离开规定的范围活动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发送短信到管理人员手机,通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进行制止,将潜在的脱管现象及时扼杀,有效降低了刑罚执行成本。如社区矫正人员蒋某,从宣告缓刑开始,就拒不到公安机关及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经多次查找,仍下落不明,目前正由公安机关进行追逃。据保守估计,追查费用接近2万元。反之,社区矫正人员陈某,无假外出后不知去向,因配备了Gps定位手机,工作人员通过《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很快查找到陈某的具体位置,经耐心劝说,晓以利害,陈某认识到错误,重新回归监管。追查费用不到100元。
    2、使用手机监管,方式不张扬,具有隐蔽性,容易被社区矫正人员接受,有利于社区矫正人员配合监管工作。美国在社区矫正人员脚踝上装内藏微电子电路的电子镯,进行行踪监控,这一技术有不尊重罪犯人权、侵犯隐私的嫌疑,容易激发社区矫正人员对抗心理,不利于改造,且成本较高,推广有较大难度。手机作为通用通讯工具,易携带、不易引起注意,装入芯片后,集通讯、定位功能于一体,使用方便,较为人道,降低了社区矫正人员因犯罪而产生的耻辱感和负面影响,容易被社区矫正人员所接纳,能有效减轻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负担。
     3、手机实时监控,对社区矫正人员起到了震摄作用,有助于保障公众安全。实行手机定位监管,跟踪社区矫正人员每天行为,限制其自由活动,明显严于传统的监管方式。通过短信、语音提示等方式,使他们明白,自己一举一动,司法行政机关都了如指掌,他们只能认罪服法、服从监管,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同时,北川县以手机定位管理为基础,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社区矫正人员自杀、行凶、闹事、非正常上访等危险行为,能及时采取措施,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北川县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监管存在的问题
    1、手机配备制度不科学。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定位手机配备规则,各地各行其政,使用的手机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全由运营商提供。北川县社区矫正人员在报到时,按规定应进行手机定位管理,但根据协议,不能用以前使用的手机定位,必须购买运营商指定的专用手机,原有的号码不能使用,必须购买新的手机卡。造成了部分社区矫正人员一个人两个手机两张手机卡,一个日常使用,一个接受监管使用,十分浪费。加重了社区矫正人员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他们对抗监管的心理,影响了他们自觉、自愿、主动接受矫正。
     2、手机资费情况不透明。为防止社区矫正人员出现随意停机、更换号码、暂停Gps定位服务等行为,运营商对机主进行了权限限制,社区矫正人员必须通过司法行政机关才能查询到其使用定位手机产生的费用,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对此很不理解,产生出一些矛盾。如社区矫正人员张某,反映Gps定位手机存在乱扣费现象,认为自己很少使用手机,但每月话费总是高达五六十元。经调查,定位手机一般采用保底消费的方式,每月月初一次性扣除当月保底费用,与传统手机每日扣取不同,才会出现乱扣费的假象。因包含定位功能费,所以资费标准明显高于普通群众。因运营商没有及时、有针对性的与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人员沟通、交流、解释,社区矫正人员对此十分不满,双方矛盾加剧,部分社区矫正人员明确表示不愿使用定位手机,用不交话费、损坏手机等方式进行抗议。2013年,北川县有22人因不交话费而销号,占定位手机使用比例的26%。后经耐心劝说,才补卡,恢复使用。
    3、定位监管技术不完善。时有定位手机定不到位、系统显示的社区矫正人员行踪与实际不符等现象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受地形因素影响。北川多山,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在大山之中,没有手机信号或者信号差,无法准确定位或定不到位。二是出现“人机分离”,社区矫正人员采取将定位手机交由他人使用、放在家中不带在身上、故意关机、恶意停机等方式,躲避监控,导致定位系统无法反映真实信息。如社区矫正人员魏某,为躲避监管,故意将定位手机放在家中,由妻子定时发送报到短信,由朋友代拨报到电话,然后外出打工,《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一直显示魏某还在北川,司法行政机关直到一周后方才发觉。
    4、定位手机费用不合理。北川县多数社区矫正人员经济十分紧张,根本无力购买和使用Gps定位手机。如社区矫正人员李某,家里连照相需要的10元钱都拿不出来。社区矫正人员傅某,犯罪前生活全靠父母接济,赔偿受害人后,家里更是一贫如洗。如果强行让他们购买并使用定位手机,容易引起警民冲突,体现不出法律的人文关怀。
    四、解决定位手机监管存在问题的建议
   1、根据实际情况,分类配备定位手机。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前,已有手机的,建议不再购买运营商提供的手机,为方便管理,只更换手机卡,在社区矫正人员自己原有的手机里安装定位系统,并连接《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矫正期满后,卸载定位系统。
    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前,没有手机的,如经济条件允许,则购买运营商提供的定位手机和手机卡,进行Gps定位。
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由国家财政出资采购一批公用定位手机,免费发放给家庭确有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使用,矫正期满后,社区矫正人员将手机退回。退回的手机更换手机卡后循环使用。目前,北川县已开始推广此项工作,于2013年购买了77部公用手机,免费发放给贫困社区矫正人员使用,现在退回的手机有20多部,经司法行政机关与运营商协商,这部分手机更换手机卡后可继续使用。
    对居住地确实接收不到运营商信号的社区矫正人员,建议不配备定位手机。
    2、制定合理的资费标准,减轻社区矫正人员经济负担。由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人员、运营商三方共同协商,选用经济实惠的手机进行定位,按最低标准收取费用,维护社区矫正人员的合法权益。目前,北川县已与运营商达成一致,每月保底收取定位功能费和1元小号套餐费,通话费用实打实销,按本地打出0.15元/分钟,漫游打出0.3元/分钟,本地接听免费标准执行。
    3、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思想教育力度,使其服从定位手机监管有关规定。通过培训、警示、告诫等形式,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消除对抗心理,使他们认识到,实行手机定位监管,没有侵犯他们的隐私,不是多此一举。是为了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定位手机的使用。制定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便民化的《社区矫正人员定位手机使用制度》,细化、强化定位手机监管,防止“人机分离”现象发生。
    4、加强科技创新,引入新技术。加大信息化建设,与手机供应商沟通协调,共同解决手机定位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辅以QQ、微信等现代科技,结合常规监管手段,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实时监控社区矫正人员动态,将定位手机监管的功能最大化。如在社区矫正人员体内植入不危害身体健康的微型芯片,芯片发出信号,定位系统接受信号,确定社区矫正人员行踪。社区矫正期满后,将芯片取出。
    5、落实专人负责手机定位监管工作。确定“专人专岗专用”,设置专人负责手机定位系统的日常管控工作,一人专职一人备用,保障手机定位平台工作不落空挡,认真履职,依法监管,矫正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作者: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司法局 刘志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