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声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百姓心声 > 正文

如何让孩子远离侵害

更新时间:2013-06-05 09:44:30点击次数:1205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这个六一儿童节,大人们多了一道思考题:我们,究竟该如何善待孩子,让他们远离伤害。
    自5月8日海南万宁“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起,20天内至少8起校园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每一起案件都令人发指。虽然此类案件只是个案,但我们对伤害孩子的事情无论如何应该“零容忍”。怎样才能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免受摧残和侵害?

    “关于最近校园频发此类事件,我觉得不是最近特别多,而是这些类似事件一直都存在,只是最近媒体曝光得多了,大家的关注度就变高了。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更多的侧重于教学质量,却缺少对教师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师德缺失,这是导致教师性犯罪频发的根源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袁桂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我们的学校不但要强调提高校长、教师的教学质量,而且也要将校长、教师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一并纳入整体考核,建立合理的师德考评机制。学校的考核应该采用个人自评、学生争评、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列入个人档案,与年度奖励挂钩,并作为职务聘任、晋级升职的首要标准。

    他特别强调,对引进的教师,要注重考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并作为引进人才的必备条件。学校领导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效果如何,要列入年度述职报告和群众民主测评的重要内容。建立教师职业道德领导负责制,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同时,建立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此外,学校还需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不要停留在标语或喊口号上,要经常对教师进行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

    “学校本来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作为一名校长我感到心痛,校园应该是一片净土。”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张桂梅老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现这样的事情是我们不愿意看见的,我总是告诉我们学校的老师,做老师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然一辈子后悔。当然,我相信我们教师队伍整体是好的,我们既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两个教师败类,就抹黑整个教师群体的师德,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在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监督和保障机制,来杜绝这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她表示,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应设立监督电话和聘请师德师风监督员,以加强社会监督。还应通过开展学生评教和向家长发放师德评议卡等方式健全日常监督制度。通过各种合理的渠道,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师德建设工作,自觉维护教育的社会信誉,维护教师的社会形象。

    孩子的快乐成长,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家庭教育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出,保护孩子,家庭教育要承担很大责任。

    他认为,目前环境下,家长应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观念:别人不能随便触摸你的身体,你也不能随便触摸别人的身体。受过这样教育的孩子,一般不容易受到伤害。家长也应该告诉孩子何种情形触犯法律,有哪些救助途径,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童小军也提醒家长,平时应该加强儿童的权利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不随便打骂孩子。

    另外,家长还需要重新去审视“性教育”。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要利用卡通片等形式,教育孩子保护自己、防范成年人性侵的内容。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告诉他们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比如,女童夏天裙子被遮盖的地方不许别人触摸。

    防止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是一项涉及到政府职能部门、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多方联手,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斩断那些伸向未成年人的魔爪,还给孩子一个纯净的成长空间。

    童小军认为,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如何保护在校女生不受侵害、防范教师对女生性侵害、对教育事业造成危害等方面问题组织专题研究,要让教师对学生性侵害的事件销声匿迹,巩固学校“圣洁”之地。

    另外,学校要加强对孩子的性教育。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介绍,在国外,比如,在英国、瑞士:有专门针对儿童进行防止性侵害的教育。据悉,英国把性教育排进课程表,根据“国家必修科学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儿童从5岁开始,就在学校接受有关防止性侵犯教育。瑞士儿童保护协会也发起过一项小学生防止性侵害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我的身体属于我”,向小学生说明什么是性侵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主任孙远教授表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从法律层面,要严惩此类犯罪。据悉,在美国,只要被性侵犯的受害者不满12岁,犯罪者一律强制坐牢至少25年,这是个强制的最少的刑罚,没有任何可以例外的余地。任何成年的性侵犯罪者出狱后将终生戴着电子监控电子脚镣,以便警察随时监视其行踪。
    来源: 光明日报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