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 正文

基层群众代言人 传递致富好声音

更新时间:2017-06-12 11:58:17点击次数:5151次字号:T|T



——记峨边彝族自治县人大代表鲁惹维布






      鲁惹维布,男,彝族,现年53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自2004年当选为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峨星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已连任五届,先后多次被自治县委、镇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连续两届被推选为自治县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峨星人希望他们的老书记代表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峨星的“发言人”,传递峨星人的“好声音”。



立志改变峨星  当仁不让成书记

     峨星村,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城东部,距离县城12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345户1315人,其中3个彝族组,241户941名彝族群众,是典型的彝汉杂居村。

     鲁惹维布是峨星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挨过饿,受过冻,吃过苦头。当过兵的他,比同龄人有远见,有闯劲,曾带领20多名青年到成都温江一带搞建筑,一干就是6年,回到村里,担任过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他的致富带头能力、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得到了党员干部们的充分认可。2001年12月,在老支书的介绍下,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04年村两委换届,他当仁不让地被推选为新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成了峨星村新的主人,毅然接过老一辈传到他手上的“接力棒”,从此,改变峨星村贫穷落后面貌的重任落到了他的肩上。



“精准扶贫”实施前  脱贫攻坚已十载

      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前的10年间,维布书记早已带领他的团队披荆斩棘,向落后的峨星村发起了改变的“冲锋号”,这个团队犹如“愚公移山”,排除万难,一步步架起从贫穷通往富裕的“桥梁”。

      顺利实施“坡改田”。2006年初,生活在峨星这片贫瘠土地的彝汉群众尚未完全解决温饱,按照县上的统一部署,要求实施“坡改田”,改变单一的种植方式,增产增收,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但深居山野的农民对新事物迟疑,不愿改,面对群众的迟疑观望,他带领几户汉族群众率先试点改造了30余亩,成功后,彝族群众纷纷参与,家家有“良田”,终于摆脱了吃不饱饭的历史。

      筹措资金修公路。以前,进入峨星村的路很烂,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极大地阻碍了峨星村的发展。“要致富,先修路”,鲁惹维布一直都深知这个道理,但资金筹措却非常困难。2007年,该村3000余亩的林子遭遇了大雪灾,若不砍伐,经济损失会更大。于是,他积极向县上相关部门申请到了砍伐的指标,村上获得了10万余元的管理费后,他就同村两委及党员、群众代表商议修路的事,最终决定将这仅有的一笔钱投到修路上,并发动全村青年投工投劳,开始自己修路。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光着膀子,赤着双脚,踩在齐脚踝的稀泥中,吃尽了苦头,历经半年时间,修通了进村的公路。

      发动群众建水渠。为了解决该村饮水难、灌溉难问题,鲁惹维布带领村“两委”积极想办法,争取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于是再一次发动全村投工投劳,新修水渠,经全村彝汉干群艰苦奋战,终于完成了水渠修建任务。从此,峨星人告别了没水喝,没水灌溉的历史,看见水渠里“汩汩”流淌的活水,维布多日辛苦积攒的疲惫也就随之而去。



“精准政策”春风来  如虎添翼发展快

      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犹如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奋进改变中的峨星村,该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后,有了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有了帮扶单位的鼎力帮助,峨星村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进入了脱贫攻坚的“快车道”。

      群众住上了好房子。2014年峨星村开始实施极度贫困村彝家新寨整村推进项目,有180户群众参与到新修、改建住房的项目中,还要配套完成集中区、公路等的修建。作为支部书记的他知道,国家补助修房子,困难群众再也不怕风吹雨淋房屋漏了,大家能住上好房子更是他的心愿!因此,再苦再累再难,都要要咬紧牙关,带领团队奋战在一线,做好大量的沟通、协调、组织、监督、管理工作,为群众把好事办好。从前期准备开始,他天天在村里,和队员一起,讲政策,做宣传,协调土地,看规划,采购材料,解决矛盾纠纷等,没有时间停歇。那时已51岁的他,原本就消瘦,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有时累得吃不下饭,有时浑身酸痛多想躺下休息一会,有时一天城里村里往返跑几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基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累点没关系,等大家住上好房子了我再好好休息一下”。最让峨星村人感动的是,该村有1户特困户,是两个80多岁的老人,子女生活困难,修不起房子,住在破烂的房子里,很是揪心的他积极想办法,自己帮忙垫付建房的所有资金,并亲自找工人帮助修建房子。他就如两位老人的孩子,帮助老人把房子修好、装好,并迎入新居,让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晚年。他的这一举动,让两位老人逢人便夸维布书记的好,村里的人更是对他肃然起敬,感叹峨星人有福气,遇到了一个待人如亲人般的好书记。

      群众过上了好日子。鲁惹维布深知如今党和政府各种扶贫政策好,帮扶单位主动采取措施解决群众各种困难,作为峨星村的主人,他要求团队成员必须做到扎扎实实工作,把每一项扶贫政策宣传好,落实好,让项目落得了地,让群众放得了心。近3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以奖代补措施、增收计划、小额信贷,产业周转金等政策支持下,在帮扶单位乐山市军分区的帮助下,贫困户们因地制宜发展起了“五小经济”。峨星村利用退耕还林种植核桃3000余亩,种植八月竹500亩,还用活产业扶持资金,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发展青花椒300亩,让农户在获得土地流转资金的同时,获得就近务工机会,丰产期还按比例分红。最贫困的农户还有低保政策兜底,患病住院的有医疗救助,学生读书有助学补助……峨星村的群众,在支部书记及团队的带领下,靠着勤劳朴实,正在努力甩掉贫困的帽子,大步迈向幸福的小康之路!

      群众的好习惯正在养成。维布书记等一班人深知,如今,峨星村的广大群众已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了,但和现代文明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彝族吃饭不上桌、个人卫生不够讲究、房前屋后存在“脏乱差”、子女不赡养老人等现象,他下决心落实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计划”,让广大群众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才能和外面的世界接上轨,过上真正的好日子。于是,一场向陈规陋习宣战的战役在峨星村打响,他带领村组干部走村入户宣传,邀请“文化大篷车”到村表演,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变群众陈旧观念,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的行动中来。他还将本村在持家讲卫生方面比较优秀的妇女组织起来,深入群众家里,亲自示范如何晾衣叠被,家中物品如何归类摆放,重新起草并商议村规民约,成立道德评议会,每季度评选一次“洁美之星”、“孝老之星”等。在村组干部的带动下,峨星村群众的思想意识逐步改变,整个村容村貌逐步变样。可喜的是,峨星村被县委县政府列为了“移风易俗”亮点村,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加快了峨星村蜕变的速度。维布书记一班人知道,一定要抓住机会,发动一切力量向陋习宣战,向落后的村容村貌宣战,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



贫穷落后成过去  梦想成真幸福来

      如今53岁的维布书记,看着峨星村的红瓦黄墙小菜园、牛角玉带连户路,想着满地飘香青花椒,硕果累累核桃树,很是欣慰!回想起儿时的忍饥挨饿,青年时的闯荡奋斗,当了两届县人大代表、五届村党支部书记时的辛苦劳累,一件件事情,犹如电影回放,让他难以忘怀。如今,峨星的贫穷落后已成过去,他那立志改变峨星村,当好峨星村主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来讲,他的这一生是精彩的!

      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将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接班人,他会告诉接班人,党员选你当书记,群众选你当代表,一定不能辜负了广大彝汉群众的期望,继续当好峨星村的主人,群众的亲人!(卢光军  袁洪  陈敏 )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