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 正文

扎根农业有担当 不忘初心献丹心―记湖北英山县植保站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农艺师邓得志

更新时间:2019-09-02 11:02:43点击次数:54859次字号:T|T

        邓得志,男,湖北英山人,1965年10月出生,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在英山县植保站工作。37年来,他的足迹走遍了全县乡镇村组,走遍了田间地头;37年来,他战胜了工作和精神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37年来,他服从组织安排,从没有因个人私事向上级领导提过任何要求,他的初心就是做农民的贴心人,做农业振兴的引路人、做“一懂两爱”的农业人。他先13次被评为县、乡“优秀 共产党员”,21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平凡淡泊一支歌,服务农友乐呵呵”。这是他对自己从事基层农技工作三十多年的真实感受。三十年来,他不忘初心,坚守在基层,奉献在田间地头,多次被省、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享受省政府补贴专家,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大地和农技推广事业。



躬耕碧野守初心 无怨无悔献青春

        1964年出生在英山县詹河乡闵畈村的他,家境贫寒,条件艰苦,但他天资聪颖,立志好学。1984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就是华中农业大学,立志要为农业服务,解决吃不饱、穿不暖的落后面貌。四年大学他专心学习植保专业知识,毕业时服从组织分配到英山县植保站工作。他仅用一年时间就跑遍了当时全县18个乡镇90%的行政村,全面了解英山农业种植情况和作物布局,认真分析病虫种类和发生规律,提出防治意见,指导群众防虫治病。为了方便指导百姓掌握科学种田技术,他把技术要领编成歌谣、顺口溜,使农民朋友易记易学。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机关工作。他总是把心放在农业植保上。把根扎在百姓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守住初心,牢记使命,用一个共产党员要求无私奉献,深受组织领导的好评,百姓的欢迎,所到之处深受农友欢迎。

       1990年,他调到当时全县最穷、最边远、最苦的占河乡农技站工作,面对困难和压力,他没有退却,到位后积极投身到繁忙的农技推广工作中,仅20天时间跑遍了全乡13个村100个村民小组,下田间进农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当有农民来咨询农技问题时,在乡领导就会告诉来访者,你找到皮肤最黑的那个人就是邓技术员。为加大科技推广覆盖面,他在每村都培养了3-5名技术骨干,三年下来,该乡农技工作进入了全县先进行列。为了解决全乡多个山头村,冷浸烂泥田、低温烂秧的技术难题,他带头推广旱育秧技术,为全乡农友节约投入近百万元,到如今这里的老百姓还念叨。只要他走过的地方,都能受农民朋友欢迎。

        一九九九年底,因工作需要,他调任孔家坊农技站站长,他大多数时间都在田间地头,亲自下田地为农户示范。他率先在全县推广旱育抛秧技术,为办好100多亩示范点,他从育秧到抛秧全程参与,为农户每亩节约人工及投入200多元,亩增收300余元。为更好地服务“三农”,他总是骑着一辆破摩托车,奔走在乡村田野,为群众送技术,经常卷着裤腿下泥田、查虫情,做示范。进村庄,进农户宣传新品种、新技术,以一个共产党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二00七年,为提高病虫防控效益,他协助成立了英山县第一个机防服务队,帮助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为了推广这项技术的应用,他组织服务队承包了新铺村1000多亩水稻病虫防治工作。当年7月份雨水多、温度高,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暴发成灾,防治难度大。他坚持每天5点钟起床,组织人员冒着38℃的高温,苦战在田畈,有时找不到打药人,他就自己拖着带病的身体亲自上阵,八十多斤的喷雾机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依旧坚持,履行着对农户的承诺。在他的坚持下,这一年该村1000多亩稻田就为农户节支增效达15万多元。



身患重病不离岗  老骥伏枥耀余晖

        但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生活饮食无规律,造成身体的透支,患上胆结石,2002年7月他结石多次发作,仍坚持边打针吃药边忙活在田间地头。领导劝他住院治疗,他却说:“当前正是农忙的火头上,顾不了这些”。妻子和家人一次次地劝他检查治疗,他总是说:“农忙时节,工作的事丢不开”。好不容易熬到了农忙结束,妻子和家人强拉硬拽地把他送到武汉人民医院检查治疗,诊断结果是泥沙型胆结石,必须手术,而且手术长,次数多。每月要去武汉四次,因此在半年中,他的腹部都挂着一个导流袋。由于消炎和休养不足,留下了手术后遗症“切口疝”,至今在他的腹部还有一个拳头大的鼓包。2014年到方咀乡桑园村驻村帮扶,坚持五天四夜走垸访户,为村脱贫出谋划策,得到了村干部和帮扶户的高度认可。由于胆结石复发,下半年连续两次到武汉住院手术,身体稍有恢复,就坚守岗位,带病坚持工作,圆满完成了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55岁的他,疾病缠身按理该休息,但从没有因为年纪大就“倚老卖老”,依然长年累月地奋斗在第一线。今年农业农村局为加强全县农作物病虫防控工作,他又回到植保站继续查虫情、做试验,下田间,到茶园调查第一手数据,为准确预测预报几种主要作物的病虫害提供准确的依据,准确率达95%以上,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茶园中有一种重要的害虫—茶小绿叶蝉,对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影响极大,一年发生十几代,且世代重叠严重,很难准确地掌握这种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动态,为了全面了解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同时也为完成省总站下达的任务,他给自己定下调查计划,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都从不间断,每七天调查1次,风雨无阻。7、8月高温的天气,他早上6点多就到田间调查,查完虫情人们还没有上班。今年金铺志顺茶叶基地里茶尺蠖的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每平方虫量达到200多头,严重威胁茶园安全。这个茶园是我县一个重要的绿色环保示范基地,不宜使用高毒的化学农药,为此他将这个茶园列为重点监测对象,推广应用性诱成虫和释放寄生蜂技术,安装诱虫灯50多台,插诱虫黄板1.5万片。在一龄幼虫发生期指导茶园工作人员适时使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植物源农药等进行防治,通过多措并举,终于将茶尺蠖的为害控制在每平方0—5头,为这个全县有名的龙头企业解决了一大难题,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今年新外来物种“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严峻,他坚持深入田间地头,密切注视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5月18日他第一个在黄冈境内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并在发现幼虫为害的第三天,没有得到上级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就积极组织机防队进行防控,同时在全县做好草地贪夜蛾普查和防控工作,确保了草地贪夜蛾不暴发,不成灾,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在省、市领导下来检查督导时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尽管已55岁,身体因手术后遗症的影响,一直处在亚健康状态,他依然坚定信念,继续热爱他的农技推广工作,依旧坚守在服务“三农”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坚定和执着扎根田野,守护着百姓的期望。许多关心他身体的朋友看到他那么辛苦,很不理解,当面和他说“你那么认真干吗?别人有你这样的高级职称,到哪里不是车送车接,哪像你到田间调查,还要挤公汽、换中巴、骑摩托,搞得一身汗一身泥,比农民还农民,你查得再真实、再准确,又有几个人认可你,重视你调查的数据?有多大的作用呢。”他总是对朋友微微一笑说:“人吃饭总要做点事,在其位,谋其事,问心无愧而已”。(柯红娟  袁亿臣)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