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 正文

全国劳模李杰:26年,从井下走上“云端”

更新时间:2023-05-30 18:06:49点击次数:39589次字号:T|T


  李杰正在操作“太空舱”式综采智能化控制系统。受访者供图

  “走,咱们下井去。”在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一矿,全国劳动模范、机电工区高级技师李杰向记者发出邀约。

  “没有入井安全培训合格证怎么下井?”看到记者满脸疑惑,这位浓眉大眼、肩膀宽阔的汉子,眼含笑意解释说:“云下井。”

  走进李杰劳模创新工作室,“太空舱”式综采智能化控制系统格外抢眼。

  “我们建成了21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年初已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李杰轻轻拨动操作杆,眼前的显示屏上,井下采掘智能化工作面正实时直播,各种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在线。

  从练就手上绝活,到熟稔电气编程,再到迎战智能化浪潮,26年间,李杰处理了上万起井下机电设备故障,在煤矿综采设备的升级迭代中不断蜕变。

  当变革来临,他没有退缩,而是一次又一次主动向前,将重任扛在肩上,从井下走上“云端”。

  煤矿工人的“含金量”

  1997年,17岁的“煤二代”李杰从技校毕业,虽然从小就深知矿工的苦,但父亲的话还是坚定了他下井的决心:“当煤矿工人并不意味着没有发展空间,关键是要当个有技术、有含金量的工人。”

  “抓住机电就是煤”,这个当时在煤矿广为流传的金句,让李杰选择走上综采维修电工岗位,过上了和父辈一样“常年见不到太阳”的日子。

  “我不怕多干活儿、干额外的活儿,就怕没活儿干。”每次机电设备出现“疑难杂症”,李杰总是自告奋勇。休息时间,他经常对照资料拆解电路板,并将图纸、说明书全部摘抄到笔记本上,足足记了有12本。

  一次次在实践中总结提升,李杰的技能水平不断精进。下井3年后,他就在集团公司的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综采维修电工工种第三名的好成绩。

  技能提升的路仿佛一场马拉松,李杰一路向前奔跑,不敢放慢脚步。

  “生产设备更新迭代很快,不主动学习、不升级技能,就会像老设备一样被淘汰。”李杰的心里一直有技能危机感。

  翻看李杰的微信朋友圈,内容比较单调,全是“电气运行技术问答200例”这样的专业帖,连他的妻子也忍不住“吐槽”:“节假日,他常常钻进书房就不出来,平时刷手机,也全是和技术有关的内容。”

  如此心无旁骛地沉浸在专业世界,李杰的技术越来越有“含金量”。小到电磁开关、变频开关等产品换代,大到电气编程、智能化改造等技术升级,他跟随综采设备一起蜕变,“开掘”出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也找到了当工人的乐趣。

  “掘进”智能开采

  2021年下半年,李杰所在的煤矿开始推进智能化工作面改造,李杰也把目光转向了新“战场”。

  井下有七八个厂家不同型号的机电设备,功能虽大同小异,但线路布设、数据端口等大相径庭。每当智能化系统集成厂商的工作人员一筹莫展之时,李杰总能从千头万绪中抽丝剥茧,找到突破口。

  “智能改造并不是另起炉灶,电路逻辑都是相通的。维修电工就像福尔摩斯破案一样,观察电路系统作出推理,然后精确定位故障。”面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挑战,李杰再一次偏向险峰行。

  一次,矿上引进的一台德国进口硬岩掘进机突发黑屏故障。按规定,除厂商专家和经过培训的工程师外,其他人不得进行开盖维修。

  由于国外专家无法马上赶到现场,当晚,李杰就找到资料,做起了功课。

  设备电路图有153页,标注全是德文,李杰根本看不懂。“万变不离其宗,电路图原理都是一样的。”很快,他就找到了那个“宗”。

  第二天,李杰申请“破格”检修。

  下井后,他只用10分钟就将故障排查完毕。更换备件后,设备重新投入生产,继续向岩层深处掘进……

  2022年,如火如荼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突然“哑火”。原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厂商工作人员无法进入井下现场安装调试智能设备,眼看就要延期。

  为了让“云开采”尽早“梦想照进现实”,李杰决定带领团队自己动手为矿井添“智”。

  得益于“观战”前两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时积累的经验,李杰团队4人在厂商工作人员的远程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剩余19个采掘工作面的智能化建设任务。

  井下不见人,但闻机声响,终于成了李杰和工友们工作的日常。

  托举技能新星

  金牌教练是李杰的另一个身份。

  近年来,李杰培训了近400名井下电钳工,大批技术骨干从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走出。其中,75人获评高级工,6人获评技师,3人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今年3月,在第十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杨清、李斌斌两位选手脱颖而出,分获综采维修电工组一、二等奖,成为矿区里的技能新星,他们都是李杰的徒弟。

  李杰曾多次带队参加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每次他的徒弟都能取得名次,有一次更是包揽了前三名。他也因此被评为大赛优秀教练员。

  集训种子选手时,李杰有自己的秘籍。

  竞赛中,理论考试达不到100分,选手会被直接淘汰,失去参赛资格,于是李杰使出了“非常手段”,他让6名集训选手趴在地上边做平板支撑边练习理论题库,只有全部答对才能起立。

  为了磨炼选手的实操技能,李杰在白天训练时,会为选手录制视频,晚上再回放“找茬”,为的是让选手意识到“提升技能就是要反复打磨和较真”。

  对于技能的传承,李杰也有自己的担忧,“新招的年轻人有的不愿意沉下心来磨技术,干半年、一年就走了。”

  “现在,煤矿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对技能工人体力的要求下降了,对脑力的要求其实更高了。更要注重引导年轻人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否则难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井下电路系统。”李杰说。

  “工人的成长得益于时代召唤。能不能成为一名响当当的工人,区别在于是自己主动向前,还是被推着向前。”这是李杰攀上技能高峰的秘诀。

      来源: 《工人日报》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