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 > 正文

无锡学院学子暑期实践万里寻茶

更新时间:2024-08-21 17:20:31点击次数:479990次字号:T|T

    

      为了深刻洞察产业脉搏,挖掘深藏的文化精髓,2024年7月,无锡学院的“万里寻茶”探索队踏上了前往杭州市富阳区拔山村的旅程。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仿佛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而更为人称道的,是其悠久绵长的茶文化历史与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共同构筑了拔山村独特的魅力。拔山村,一个巧妙运用茶文化作为桥梁,精心绘制乡村振兴壮美蓝图的鲜活例证,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引领着乡村振兴的新风尚。


图片1_副本.jpg


了解制茶工艺,深入走访乡村

       实践团队刚进入拔山村,便幸运地邂逅了当地茶农胡士龙师傅。当得知实践队是前来采访的,胡师傅热忱地邀请队员品尝自家种植的“龙井 43”。据他所言,他家所种的龙井 43 号茶叶,色泽嫩绿,外形扁平光滑,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新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属于绿茶中的上品。他始终强调他们的高山茶注重质量,从茶苗的精心挑选培育,到种植期间的用心呵护,再到采摘时的严格筛选,以及后续的精细加工与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只为让他们的高山茶能以出众的品质呈现于世人眼前,成为深受人们认可与喜爱的优质茶饮。随后,寻茶小队的队员们接连探访了当地众多个体农户,他们惊喜地了解到,茶农们的制茶手艺都共同历经了从手工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化的发展进程。起初,茶农们依靠灵巧的双手,精心进行采摘、翻炒、揉捻,把一片片茶叶化作香气扑鼻的佳品。随着时间的推进,为提升生产效率,制茶工艺开始引入半自动化设备,部分环节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现今,全自动化制茶技术日益成熟,从采摘、杀青、揉捻至烘干,各个环节均由智能设备操作完成,不但极大地提高了茶叶产量,还确保了茶叶品质的稳定。这一转变,既传承了我国传统制茶工艺,又为茶产业增添了新的生机。


图片2_副本.jpg


实地考察情况,深入探秘春茶

       为了获取一手资料,寻茶小队的成员们请求胡师傅引领他们实地踏勘茶山。胡师傅在一排排嫩绿的茶树前介绍:“春茶采摘季是我们最繁忙且最幸福的时刻。”队员们亲自尝试了采茶工作,胡师傅细致传授采摘技术,并分享鉴别茶叶品质的秘诀。他期望通过这样的互动,增进人们对拔山村茶叶的认识与喜爱。团队成员们感叹,此次茶园之行,不仅深化了他们对拔山村茶叶种植、采摘及加工知识的理解,还深切感受到了村民对茶文化的深情传承。


图片3_副本.jpg


深化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在实践活动的尾声,"万里寻茶"小队的成员们如期与拔山村村委季委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位于自然美景之中的拔山村,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这里环境舒适,设施完善,周到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了愉悦的休闲环境。季委员透露,尽管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充分的准备和以茶产业为核心的品牌策略,已为拔山村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和上等茶叶质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种植、采摘和加工的乐趣,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拔山村的品牌影响力。这种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其他乡村的振兴提供了借鉴,预示着拔山村将发展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季委员还引领团队参观了拔山村的特色景点——观茶亭和红色大道。团队成员们参观万亩茶园后,无不感慨:“每个人一生中至少应亲临一次那无边无际的茶园。”拔山村的成功案例,为依赖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提供了参考。展望未来,拔山村将继续推进茶旅融合,不断提升旅游品质,致力于打造一个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旅游目的地。

       拔山村的茶旅融合之旅,不仅继承了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并赋予其新生命,而且生动地演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小村庄,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不仅为居民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拔山村的尝试与努力,为我国众多乡村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发展范例,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展望未来,随着茶旅融合的不断推进,拔山村定将绘制出更加绚烂、更加富饶的乡村振兴新篇章,成为引领潮流的旅游圣地,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牟锦华 施嘉颖 周晨亮)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刘强)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