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 > 正文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 校外培训业将面临新的局面

更新时间:2021-08-01 14:04:38点击次数:39677次字号:T|T
“双减”释放教育去产业化信号 本报记者 李 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受此影响,截至7月27日收盘,多家在美上市中概股年内跌幅超90%,跌幅...

“双减”释放教育去产业化信号

本报记者 李 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提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受此影响,截至7月27日收盘,多家在美上市中概股年内跌幅超90%,跌幅约80%的达11家,教育股占绝大多数。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给校外培训行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股价变动,更传递出此轮监管重点在于教育行业的“去产业化”。可以预见,校外培训业将面临新的局面。

转向非营利性

《意见》明确指出,各地不再审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也需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非营利性”“公益性”“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

长期以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总量庞大、良莠不齐,无证无照机构屡禁不止。尤其是近年来在资本的裹挟下,贩卖焦虑、过度宣传,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俨然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的正常生态。

“许多培训机构超纲超前教学,许多家长被培训机构裹挟,认为如果不送孩子上校外培训班,就会比其他学生落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特长提供服务,如提供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个性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

“双减”政策的到来,尤其是对学科类教育培训的严格限制,将有效制止校外培训机构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多家上市公司表示,未来学科培训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业务将会受到较大影响。一些公司已于6月份推出新品牌,以提升孩子文学素养、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的课程为主。

拓展更宽赛道

今年5月份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发布“双减”政策后,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已闻风而动,纷纷转场作战。5月28日,瑞思教育宣布品牌全新升级,并推出“然点科学馆”“瑞思海芽成长空间”和“瑞思研学”三大新品牌,为教育用户提供多元综合的素质教育解决方案。好未来也在6月份推出包括英文戏剧、书法和棋道在内的素质教育产品。

记者注意到,《意见》的主要监管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并未对义务教育阶段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作出明确规定,这给义务教育之外的培训业务留下了一定空间。另外,我国普通高中生中还有部分艺术类学生和体育类学生,面向他们开设的艺术教育与学科教育,以及相当一部分的成人教育也可成为校外培训行业的拓展方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双减”政策出台后,未来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方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培训的形态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只要培训需求没有减少,校外培训机构依然可能隐藏踪迹继续存在。“现在只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还有待观察。”

引导培训转型

我国存在校外培训热,是群体性教育焦虑的表现。从根本上治理校外培训热,就要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

此次出台的《意见》除了要求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外,也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

储朝晖表示,“双减”措施下一步落实情况关键不在培训机构本身,而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是否能达到优质均衡,教学质量、效能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因为现在中考职普分离依然存在,如果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在新的需求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学科培训依然有可能死灰复燃。”储朝晖说。

校外培训机构终究不能取代学校,优质师资也应留在学校。长远来看,只有减少焦虑才能真正减负。“双减”相关政策的出台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教育如何发展,尤其是如何平衡好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两个体系的关系,还需要全社会合力解决,未来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李 丹

来源:经济日报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