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线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治在线 > 正文

如何发挥微信作用推进公安宣传工作

更新时间:2016-06-27 17:04:37点击次数:670次字号:T|T


浅谈如何发挥微信作用推进公安宣传工作繁荣发展


 韩雨   赵芬

   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信这种集成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信息的网络平台越来越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达5.57亿,我国微信注册用户量2013年底已突破6亿,2014年底突破7亿,微信在智能手机中渗透率接近90%,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信软件。微信也渗透到了公安宣传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利用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传播公安“好声音”,竭力汇聚公安“正能量”,生动讲述公安自己的“好故事”,充分展示公安工作点点滴滴。公安民警如何顺应新时代发展,有效地使用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发挥“微信”作用推进公安宣传工作繁荣发展值得思考。

   一、微信的特点    
    (一)便利性。微信可发送语音、文字、表情、图片、视频、地理位置等各种信息,有利于信息的合理表达,而且语音、视频等方式使政务信息的传播更亲和、生动、立体和丰满,更具有感染力。微信良好的互动平台保证了公安微信便民服务功能的实现,实时服务的应用创新,让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指尖即可一切尽在“掌握”中,相当便利。
    (二)快捷性。微信的生命在于迅速,它可以实现即时的信息发布和最快的信息反馈。当公安交通、户政、派出所管理部门或警察在微信里发布某一信息时,所有关注的微友都会同步看到这一信息,而关注的微友对这一信息的看法,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部、迅速地反馈到公安部门或警察的微信上来。
    (三)互动性。微信以其即时、互动、直接的独特优势拓宽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以开放的姿态直面社会公众,全面直接地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群众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警民之间的“零距离”沟通交流,在“聊天”、“拉家常”,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互动中解决有关问题,既用人性化亲民化的良好态度让公众感到警民之间的平等,又以知情权的充分保障使公众感到其话语权受到尊重。“微信”的特点

  (四)全民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人时尚的网络生活,微信已经成为全民使用最广泛的一个交友工具,只要你是智能手机,就可以申请微信用户,在朋友卷浏览信息、转载信息、发表个人观点,可以说,当今是一个全民玩微信的时代。因此,公安民警利用微信宣传公安工作,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信在推进公安宣传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一)打通上传下达的“信息通道”。公安民警把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的有效载体,利用这个“窗口”与广大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更真切的听民声、访民意,能够积极收集、采纳广大网友对公安工作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从而让公安管理工作沿着科学化、便民化、高效化的道路进一步发展。2016年4月24日,江油市一名在校学生刘某(男)失踪后,学校、家长、社会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但经过江油公安全力调查:原来是该生4月23日放学离校后失踪,并确认是本人自行翻越涪江一桥跳河自杀。江油公安第一时间利用“江油公安”微信公众号澄清了事实,及时消除了不良影响。

  (二)搭建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公安民警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圈、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办理二代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车辆上户等证件的工作流程,方便群众了解办理各项业务办理的流程和细则;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适时发送当前全局工作动态,反应当前正在开展的活动和专项整治的内容、治安情况,交通温馨告知等等,为群众了解全局动态和出行路况信息进行有效的指导;遇到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或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突发事件等需要采取交通管制时,及时在微博和微信公众上更新路况、持续时间以及绕行路线,为群众出行提够优质“微服务”。2016年5月13日,江油市公安局及时发布《关于河西大桥交通管制》的公告;中、高考期间,及时发布《交通管制方案》,及时向社会公布中、高考期间交通管制时间路段,引导考生家长就近选择停车泊位,从细节入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开展公安宣传的“掌上阵地”。微博、微信圈、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其传播快捷、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向社会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用微信公众帐号开辟宣传专栏,发布毒品危害、赌博危害、入室盗窃、夜间防抢防盗、推销诈骗等安防常识的宣传,展示公安专项工作成效,提高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营造出良好氛围。2016年4月6日,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一事引发各界关注。“江油公安”微信号顺势推出一期《女孩子必看!紧急情况如何脱离危险》,引发了朋友圈的广泛转载,反响很好。

  (四)构建警民关系的“桥梁纽带”。微博、微信圈、微信平台等网络平台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过信息互通、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使警民关系更加密切、和谐,真正达到了“鱼水情深”。2016年4月19日,江油公安微信公众号推出一期《假如你来警营做客的话,我会……》,点击阅读量达到500余人,跟帖留言20余条,通过这种“接地气”方式,既展示公安警营文化的一部分,又让人民群众真正地了解公安工作;既解读了警察职业特点,又让人民群众更加欣赏、敬佩人民警察,拉近了群众与警察之间的关系。

   三、当前,微信在公安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微信宣传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部分单位主要领导认为,公安机关的主业就只是破案打击,能不能完成破案任务、抓获犯罪嫌疑人才是王道,微信宣传工作简直就是吹捧、可有可无。还有的单位认为,公安工作业务工作已经任务繁重,而且保密要求比较严,如果再花人力、时间去抓公安微信宣传,就会削弱公安业务工作,也会与公安保密工作相悖,还会对侦查破案、管理治安不利,会妨碍案件的侦破,甚至会贻误战机。
(二)微信宣传工作组织建设不到位,缺乏完善机制。当前一部分基层公安宣传岗位,无论内宣还是外宣,都存在着人员配备不到位,素质参差不齐问题。宣传民警既要负责全局的内外宣传,还包括新媒体及网络舆情处置等,人员严重缺少,且均要兼顾其他工作,如:值班备勤、日常检查、维稳保卫等,常常出现动态信息宣传报送不及时,导致有些信息失效。另外,缺乏激励机制,无法调动微信宣传人员积极性,导致稿件质量不高,宣传意识不强,反馈不及时等。
(三)微信宣传工作培训不到位。公安民警尤其是基层民警主要致力于破案打击、出警处警、排解纠纷等工作,对宣传工作,尤其是微博、微信圈、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网络平台了解不够,新闻素材选取、新闻质量把关等都是一大难题,致使宣传利用率、反响率低;也有部分单位和民警对当前严峻复杂的舆论环境认识不足,敏感性不强,对案件报道定位不准、把关不严、处置不当,有的甚至严重违反新闻宣传纪律,擅自披露案件细节,暴露侦查手段,引发媒体炒作,造成工作被动,严重损害公安机关形象。

   四、如何发挥微信作用推进公安宣传工作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机制建设,做到有规可依。微博、微信圈、微信平台等网络交流平台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它可以促进公安宣传工作;运用不当,会引起网民的舆论攻击,严重时还会造成工作被动,影响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公安的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公众平台,要想持久良好的开展下去,就必须制定出台微博、微信管理制度,使微博、微信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形成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江油公安在开展微信工作过程中坚持由政治处负责,定人、定岗、定责的管理原则,指定专人管理;对微博、微信平台发布内容采取逐级审核制度,对发布流程、网友问题回复口径、回复时限、保密规定等制定一套既严格要求又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使微博、微信平台的维护和发布有规可依,有责可追。 
    (二)加强技能培训,打造网络精英队伍。公安民警在使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前,首先要加强对负责微博管理的民警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使管理微博、微信的工作人员提升网络应用技能。微博、微信对于一些老民警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针对这一实际,全局应采取“以新带老、新老互补”的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民警相关业务的学习培训,从而建立起一支业务娴熟、反应迅速、规范处置的网络精英队伍。 
    (三)坚持因地制宜,紧贴公安实战。微博、微信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应该以友好、和气、充满情感的方式运作为佳,避免“打官腔”,做到语言要有艺术性。在利用微博、微信与广大网友交流时,要因地制宜、图文并茂,一方面要利用“老”民警撰写新闻具有朴素、正式的特点,采纳信息文章的结构;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年轻民警发布微博具有前卫、新潮的特点,多使用网络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平实语言。同时,作为公安民警的官方微博、微信,应该本着贴近民众生活实际的原则发布信息内容。不定期针对网上新型违法犯罪行为,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宣传,如《最新诈骗术来了:我换号了,敬请惠存》、《惊呆!!只要回复“TD”所有的钱都没有了》等等,达到贴近实战效果。 
    (四)坚持有问必答,做到及时更新。在运用微信交流做好公安宣传工作的过程中,要针对节假日、季节、气候等变化做到及时更新;对专项整治、案情发布等信息要有始有终地跟踪发布。为了能第一时间回复网民,后台数据库要做好相应的设置,能根据微友提问的关键字自动回复,实现“秒回”,未能自动回复的内容,管理员可以进行一对一人工回应。对一般性留言、评论、意见、建议,态度坦诚,及时回应,加强互动交流。公安民警要充分利用微信交流及时分享与传播公安工作中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加大交通、治安、消防等安全宣传,做到“人人用微信,人人懂安全”。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