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 正文

古蔺县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力

更新时间:2014-08-25 12:18:22点击次数:1921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刘泽斌)2014年8月16日晚至17日,四川古蔺县突降暴雨,全县16个乡镇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最高达174.6毫米。持续暴雨致使河水暴涨,山体滑坡、泥石流频发。全县24个乡镇受灾,经济损失巨大。
    面对灾情,古蔺县委、政府临危不乱,指导、带领各条战线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科学组织,积极应对

    暴雨降临前,县委、政府按照气象预警,对全县防汛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全县必须落实“五个到位”,确保万无一失。一是防洪预案启动到位。第一时间将雨情信息发送至26个乡镇的防灾责任人和包村镇干部、56座水库、12个低洼场镇、19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395名监测员手中。要求各乡镇、部门要密切注视雨情、水情、灾情的发展,当降雨量达到50毫米可能受灾时,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抢险预案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避让。二是防洪抢险物资到位。要求各地按照防洪预案启动需要的物资,查漏补缺,配齐配足防汛物资。三是抢险队伍到位。要求各乡镇和成员单位必须按要求迅速集结抢险队伍,随时整装待发。四是安全隐患排查到位。对全县所有水库实施24小时专人监测措施,加密巡查、排查力度,督促乡镇对水库、重点山坪塘和集中供水站、地质灾害点实施专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发出预警和排除。对各类在建工程,责成施工单位专人监控,确保安全。五是值班值守到位。坚持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

全力以赴,高效有力


    2014年8月17日7时,强降雨仍在持续,各乡镇不断有灾情传来。县委、政府班子成员按照包保责任奔赴各自区域开展抗灾救灾指导工作,县防汛指挥部启动防汛Ⅲ级响应。

    同一时间,古蔺县鱼化乡鱼化河水位猛涨,场镇被淹没,街道最深约1.5米左右,交通要道S309线过境公路中断,在紧急撤离转移308人后仍有21人被困。县防汛指挥部获悉情况后立即发出指令,集中优势力量,全力实施抢险救灾,经过两个小时救援,所有被困人员全部安全撤离。

    上午9时,古蔺县大村镇再次传来险情,大村河河坝被淹没,被困14人,县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组织人员及时施救,所有被困人员全部安全撤离。

    次日凌晨1:30分,龙山镇顺和村九组银匠弯地质灾害监测员发现滑坡体前缘开始出现变形开裂迹象,预计灾害可能发生,当地政府部门上报情况后立即组织村民按照预案疏散撤离。约凌晨2:00时,该地灾点11户89人安全撤离,县防汛指挥部在指挥人员撤离后立即对现场进行封锁,防止村民进入滑坡危险区域拿钱财物。凌晨5:30分,地灾点滑坡体向下移动,村民房屋瞬间夷为平地。据统计,共倒塌房屋32间、圈舍21间,塌方量超过50万方。因监测到位,撤离有序,预防处置得力,地灾点89名群众无一人员伤亡。

    此次暴雨洪灾影响范围大,全县26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多处交通要道塌方或因滑坡、泥石流阻断,3口山坪塘出现不同程度险情,古蔺县按预案组织、技术人员、应急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全县无一处蓄水工程溃坝,无一人员伤亡。

高度重视,防患未然


    受特殊地形地貌影响,古蔺是一个“洪涝灾害、山洪灾害”频发县,历来高度重视防汛工作。今年该县成功应对“8.17”暴雨洪灾,实现“零伤亡”目标,与县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和准备充足密不可分。一是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制度机制。汛前,及时调整和充实了防汛指挥机构,落实了行政首长责任制、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管理人员责任制,确保各处防汛要害处处有行政首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防汛安全责任,完善县乡村三级指挥、监管体系。同时对全县57座水库和12个低洼场镇《古蔺县防汛预案》和《古蔺县抗旱预案》、《古蔺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以及病险工程的度汛方案,进行修订完善。二是加强演练培训。今年,该县认真总结去年防汛演练经验,建立健全各项防汛应急处置工作制度,要求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在重点防汛部位开展防汛演练。全县已组建27支抢险队伍。三是加强防汛检查。今年4月中旬,县防汛指挥部组成多个工作组对全57座水库、12个低洼场镇、全县在建工程和小水电站进行了拉网式排查,认真查找隐患,为全年防汛工作夯实基础。四是加强物资储备。汛前,及时维修和补充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并将物资按照分级储备的原则存放在各乡镇和水库管理所。五是科学监测防控。今年从4月下旬提前进入汛期值班,严格执行局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并不定期抽查乡镇和重点防汛部门值班情况;有效利用山洪灾害监控平台,严密监测雨情水情。“8.17”洪灾中,古蔺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有13个简易雨量站有效报警,94户360人在得到预警后快速撤离,监测系统充分发挥防御作用,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