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把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放在重要地位

更新时间:2023-03-30 19:35:50点击次数:39543次字号:T|T


  作者:李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放在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相比,我国基础设施还存在体系性不强、融合度不高、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生产活动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生产占主导的传统社会,灌溉和防洪等水利设施以及水运河道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工业革命之后,规模化生产使得近现代社会对能源动力、交通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技术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宽带网络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重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这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我国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保障能力,通过持续提高交通、信息、创新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使尽可能多的人群相互“链接”,为促进知识流动和劳动分工创造更好条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发挥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又要践行弘扬“两路”精神等,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不竭的精神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之路,特别是要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我国基础设施在推进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发挥枢纽连结作用,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与传统的“铁公基”项目相比,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涵盖面广、跨领域多,需要提前谋划、整体布局,着力补齐突出短板,形成综合优势。一是积极构建确保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特别是在创新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等收益外部性强、不确定性高的基础设施领域,要配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推动。二是更加有效地统筹区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需要在协调发展理念下采用更加有效率的手段来解决,以更好支撑区域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三是提升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要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综合效率,其基础是能源生产消费的智能化体系、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以及与能源系统协同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等。四是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全产业链创新水平。虽然我国在水利、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突出成就,但在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这给构建先进且富有韧性的基础设施体系带来制约。因此,要紧盯基础设施体系的薄弱环节,以改革的办法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为构建先进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提供坚实保障。五是注重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跨区域互联互通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注重构建公路、铁路、港口、桥梁、通信管网等基础设施高效协同的综合性立体化的互联互通网络,进一步缓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瓶颈约束。  来源:经济日报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