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创新联盟不应徒有虚名

更新时间:2023-05-14 16:40:04点击次数:39457次字号:T|T


 作者:吴浩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度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认定名单,根据评估结果,认定联盟30个,整改联盟8个,退出联盟4个。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科技的关键支撑,组建联盟可以加强协同创新攻坚克难。同时,联盟整改、退出机制的应用,有助于做到名副其实,真正发挥联盟作用。

  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对于补齐短板、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多元主体、多层次、多领域的协同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能够针对农业领域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提供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

  不过也要看到,少数创新联盟成立了,合作形式有了,但未真正开展实质性的科研攻关,徒有虚名。有的联盟还做不到围绕一个重大问题来进行协同创新,只是某一个团队在开展攻关任务,尚未形成合力。有形式更要有实质性创新,才是创新联盟存在的价值所在。

  解决农业技术“卡脖子”问题,仅凭单打独斗难以闯关夺隘。目前,虽然从国家到地方都建有农业科研院所,但现实中交流合作还不够。如果能够加强合作,推动资源共享,效果会更好。应顺应建设农业强国新要求,加快构建创新联盟组织体系,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创新取得实质成效。对地方而言,要积极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进行有效对接,围绕农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竞争力。

  创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还要在产学研融通上下功夫。创新联盟不是“花架子”,要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及成果多以职称评审、通过审定为导向,与产业化应用的目标存在偏差。要破解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就要推动农业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把产学研合作引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应瞄准绿色、优质、高效、安全等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四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不断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此外,要推动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型企业数量仍然较少,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尚未发展成熟,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但是农业企业对农业发展“痛点”最敏感、创新需求最迫切。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要吸纳更多的农业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采取企业出题、科研机构“揭榜挂帅”的方式开展创新研究,促使国家及地方重大农业科研项目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来源:经济日报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