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渔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保护传承

更新时间:2023-08-05 17:17:27点击次数:39513次字号:T|T


  作者:杨卫东、王海南(中国农业博物馆)

  2023年7月,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悠久的渔业发展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渔文化,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渔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对发展乡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赓续农耕文明具有积极作用。

  重新审视渔文化的当代价值

  渔业是人类最早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长期的生产实践创造积累了大量优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渔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场所、渔民服饰等,非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渔业发展史、渔法、渔俗、渔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追求等。重新审视渔文化的当代价值,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文化价值。世代相传的渔业生产及传统技艺沉淀孕育出渔文化。渔文化承载着浓厚的历史记忆,在许多艺术形式中得以展现。例如,赫哲族渔民用马哈鱼皮加工制作的衣服、鼓等手工制品,流传于沿海地区的歌谣、舞蹈、绘画和手工艺品等。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展现渔文化的珍贵藏品,彩陶蜥蜴纹犬纹回纹双耳罐展示了古代先民的捕鱼智慧,《渔灯盏盏》和《草原渔歌》等农民画展示了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艺术作品是后代了解渔业渔村历史演变、传统知识、人文风情的重要窗口,是地方文化的珍贵遗产。

  经济价值。渔业是沿海地区的优势产业,渔文化对赋能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传统渔业围绕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经济效益。随着渔文化经济价值的彰显,观赏渔业、休闲渔业、旅游渔业等新业态迅速发展,吉林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广西阳朔渔火节、浙江舟山海鲜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发展。渔文化与文化旅游、乡村产业、创意产业等深度融合,成为很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社会价值。渔文化蕴含着地区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对民众有教化和引导作用。渔文化根植于传统生活方式,以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为载体,增进社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传承敬畏自然、团结互助、勇于进取、守正创新等渔文化精神。共同的渔业生活和文化传统推动民众形成相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形成紧密的社区认同和纽带力量,这在面对自然灾害和风险挑战时极为重要。

  生态价值。渔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是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智慧源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规定。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等都是渔文化中生态思想的生动体现,这类生态循环模式已经被推广到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参考,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保护传承渔文化的对策建议

  充分发挥渔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从四方面着力。

  一是开展重点流域的渔文化普查,充分发挥博物馆、展览馆的作用,推进相关文化遗产认定。当前,我国渔文化遗产受损或者遗失较为严重。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一些与渔文化相关的传统建筑、文物面临损坏或破坏,导致渔文化遗产流失。另一方面,一些渔民趋于转向更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渔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愿减弱。因此要深入挖掘渔文化资源,摸清家底,培养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对渔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修复,发挥博物馆、展览馆的展示教育作用,提升渔文化传承和弘扬水平。

  二是完善渔文化保护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夯实渔文化保护传承的根基,推动渔文化活态传承。传统技艺的传播多通过口传心授,容易造成信息丢失和传承断层。因此,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记录和整理渔文化知识,建立渔文化档案和资料库。制定政策法规,加强保护和传承的法律支持力度。通过开展教育和宣传,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公众对渔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激发全民族渔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同时,各级政府需要加大财政资金和资源投入,支持渔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开展,培育渔文化品牌,推动区域特色品牌建设。

  三是推动渔文化保护传承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创意产业,丰富文化产品,增强渔文化生命力。一些地方在开发渔文化的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问题,忽视渔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导致渔文化传承表面化。因此,要做到守正创新,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创新渔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挖掘渔文化的丰富内涵,鼓励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渔文化主题休闲垂钓、民宿美食和科普教育等产业发展。拓展创意产业,加强高科技手段应用,引导和培育渔文化与影视作品、数字艺术、动漫游戏等产业相融合。深化艺术创作,研发优秀渔文化创意产品,增强渔文化的呈现力和体验感,提升渔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是弘扬渔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关注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规范和引导,促进政府、渔民、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共识,加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强调渔文化中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理念,倡导渔民采用科学合理的捕捞方式和养殖方式,严控养殖污染导致的局部水域环境恶化,确保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导大众关注海洋、湖泊等生态系统的健康,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维护近海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平衡。来源:农民日报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